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網站日前公布的行政處罰決定書(滬市監浦處〔2022〕152021006084號)顯示,上海科勒國際貿易有限公司存在生產、銷售產品中摻雜、摻假,以假充真,以次充好的違法行為,上海市浦東新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對其罰款罰款0.225395萬元,處罰日期2022年3月16日。
經查,當事人上海科勒國際貿易有限公司為一家衛浴潔具經營企業,生產的“耐普感應臉盆龍頭(商標:KARAT、規格型號:14934T-M-CP、生產日期/批號:2021-06-25/--)”于2021年8月26日在廣州市某有限公司被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抽樣檢驗,國家建筑衛生陶瓷質量檢驗檢測中心于2021年09月18日出具檢驗報告(No:CF2021040),檢驗結論為:水擊性能項目不符合CJ/T194-2014《非接觸式給水器具》標準,依據《非接觸式水嘴產品質量國家監督抽查實施細則》,判定為不合格。產品執行標準:CJ/T194-2014,不合格項1項:項目名稱:水擊性能;標準條款:CJ/T194-20147.13;技術要求:給水器具在關閉瞬間的峰值壓力與靜壓之差不應大于0.2MPa;檢驗結果:0.25MPa;單項規定:不合格。
當事人于2021年10月13日向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書面提出產品復檢申請,經國家陶瓷及水暖衛浴產品質量檢驗檢測中心于2021年11月9日出具檢驗報告(No:G21-AB0041T),檢驗結論為復檢不合格。2021年6月25日,當事人委托廣州市某有限公司生產了4套“耐普感應臉盆龍頭(商標:KARAT、規格型號:14934T-M-CP、生產日期/批號:2021-06-25/--)”試銷售產品,貨值金額1878.29元。被委托生產商廣州市某有限公司因考慮2021年國內產品配件價格持續上漲,希望通過壓縮產品成本來減低原材料上漲帶來的賬務困境,在生產上述涉案產品時改變生產工藝,采購了新的彈簧和膜片,并且在沒有進行嚴格檢驗,沒有按正常程序走驗貨流程的情況下,將該批次產品入庫到成品倉庫,導致被抽檢產品不合格。
當事人的涉案批次產品4套無償提供用于檢驗樣品、備用樣品,未銷售,無庫存,無違法所得。當事人于2021年12月24日提交了整改報告,于2021年10月20日對涉案產品14934T-M-CP耐普感應臉盆龍頭作出停止生產、停止銷售的決定。
上述行為違反《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》第三十二條規定,構成了生產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的行為。綜合考量違法行為的情節和危害后果,依據《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》第五十條規定,上海市浦東新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決定從輕處罰,罰款2253.95元。
官網顯示,創立于1873年的美國科勒(Kohler)公司是迄今美國最龐大的家族企業之一, 2002年,在上海成立了科勒(中國)投資有限公司,作為科勒亞太區總部。
《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》第三十二條規定:生產者生產產品,不得摻雜、摻假,不得以假充真、以次充好,不得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。
《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》第五十條規定:在產品中摻雜、摻假,以假充真,以次充好,或者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的,責令停止生產、銷售,沒收違法生產、銷售的產品,并處違法生產、銷售產品貨值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三倍以下的罰款;有違法所得的,并處沒收違法所得;情節嚴重的,吊銷營業執照;構成犯罪的,依法追究刑事責任。
以下為原文: